Google
 

Mar 22, 2008

随笔:从细节看日本道路交通

随笔:从细节看日本道路交通

   新华网东京3月22日电(记者 张华)日本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但车速可以很快而事故较少发生,展示着当代日本社会的效率和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与默契。回忆起在日本开车的经历,一些细节和几件小事让记者感动。

    常在东京的几条路上开车,发现交通信号灯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一个区域内的交通信号灯互相关联、受同一程序整体控制。因此即使是在路口密集的繁华路段,也极少出现车流停滞在两个路口中间的情况。

    按照日本交规,当信号灯是圆形绿灯而非绿色箭头的时候,转弯车可以在避让对面驶来的直行车和行人的前提下通行。这时候,直行车无所顾忌地飞驰而过、转弯车确认安全后伺机穿插的紧凑景象,充分展现着规则和默契所带来的效率。

    日本狭窄的道路上,车速很快的时候也常常是车贴着车,还有很多摩托车贴着汽车行驶,看上去很危险,其实很安全,大家彼此相信谁也不会乱晃方向盘。因此,在日本开车,随意蛇行是最危险的,因为没人会戒备你的这种行为。

    日本十字路口信号灯的黄灯停顿时间长,大概3到4秒,因此司机们常常“抢黄灯”。遇到变灯的时候,在距离允许的范围内,很多车辆会选择加速通过,因此信号灯由黄变红的瞬间一般也会被一两辆车利用起来。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容易造成闯红灯,其实不然,日本没有闯红灯摄像头的这个事实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日本的十字路口没有值班交警,但是在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应急方案很到位。记者有一次在东京一条干道的平交路口遇到信号灯故障,看到8名警察分散在路口各处,口含哨子,手舞指挥棒,完全按照信号灯的程序疏导交通,车辆和行人丝毫不乱。

    东京全封闭的首都高速公路网上单向一般有两条行车道,没有应急车道,然而警车在堵车时依然能够顺利前进。记者有一次遭遇堵车时听到后面警笛响,最初想这不是徒劳吗?随后发现车辆纷纷向两侧紧贴,警车很快“劈波斩浪”般从中间开了过去。此情此景中所展现的公信力和配合意识令人感慨。

    日本驾驶员充分利用着“双蹦灯”这个车辆语言。受到礼让后打一下“双蹦灯”,表示“感谢”;在高速公路上发现前方堵车时打开“双蹦灯”,提醒后车减速。由于日本没有自行车道,加之很多道路弯曲狭窄导致视野有限,所以靠边停车的唯一信号是“双蹦灯”,而非转向灯,否则真正转弯的车辆会以为转弯线拥堵而跟在后面排队。用“双蹦灯”明示停车,也便于后车迅速作出并线超车等反应。

    日本路窄,所以相互包容和礼让是必须的。出租车上下客时经常要占用一条车道或者干脆堵住车流。这时候,司机们都能耐心地稍等片刻,不会用喇叭责怪和催赶。

    日本“车车平等”,货运车辆进入城区所有路段不受时间限制。当然,日本的货车要么是全封闭的箱式车,要么包裹得很严实,而且常常连挡泥板都擦得锃光瓦亮,不存在遗洒和影响市容问题。

Mar 20, 2008

美国公司里的同事关系让人费脑筋

美国公司里的同事关系让人费脑筋

我前一阵遇到一位刚到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年纪很轻,算是意气风发,但是有一件事让他想不通:为什么美国同事很少响应他下班后一起吃饭、打球、娱乐的倡议?Mitbbs.com

这个疑惑源自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同事这种社会关系认识的不同。中国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工作关系,也常常带有私人关系的成分。美国公司里,特别是大公司里,同事就是和你一起工作的人,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界限很清楚,绝对没有要把工作关系变成私人关系的社会压力。Mitbbs.com

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愿意和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在很多中国公司里,办公室既是工作场所也是社交空间。同事除了一起工作外,下班后一起吃饭、喝酒、唱卡拉OK是常有的事。总不去的人会被认为是不合群或者假清高。我们一见面就会谈到最私人的话题:哪里人,父母做什么,哪家大学毕业,结婚了没有,有没有男(女)朋友,老公(老婆)或是朋友在哪里就职,有没有孩子,孩子几岁,上哪家学校,要不要赞助费;近几年话题更是少不得要包括在哪里买的房,多少钱,装修花了多少钱,甚至投资了哪些股票基金。Mitbbs.com

我想不出我对哪位美国同事有这么知根知底。除非他们主动告诉过我,否则即便是关系很近的同事,我也不知道他们年薪具体多少,上次总统大选投了谁的票,属于哪个教派。Mitbbs.com

美国公司里同事之间最主要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唯一的关系就是工作关系,工作外的接触是有的,但不是必须的。已经成家的人下班后都匆匆往家里赶。对他们来说,和家人一起吃晚饭,陪孩子打球、看书是头等大事。即便到酒吧喝酒一般也是有缘由的,比如有人离职、晋升或搬迁。你不参加也不用顾虑别人怎么想,因为下班后的时间是你自己的,怎么支配是你个人的事。Mitbbs.com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同事之间没有交流甚至不会做朋友。一般来说,公司越大同事间的交往越少,小公司反而更有人情味。年底时一些公司会举办大型酒会。有些办公室每个月会举办一次生日会,大家围在一起吃蛋糕,唱生日快乐。我办公室里常有同事带来自己做的甜点或休假时买的外地土产供大家分享。关系好的同事会变成朋友,周末一起吃饭、休闲。单身的同事下班后到酒吧里喝几杯也是常有的事。Mitbbs.com

但我在美国遇到的很多中国人都不喜欢办公室性质的社交场合。他们多是把参加公司酒会当作工作,是没有意思、没有意义却又不得不应付的事情,或者去一两次同事自发组织的酒吧聚会就再也不去了。同时,我也常接到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的电邮,抱怨不知道怎样与美国同事打交道,怎样打破美国公司的玻璃天花板往上升。Mitbbs.com

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变成彻头彻尾的美国人(到现在我每次加薪后还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把具体数额告诉当初在北京工作时的几位同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如果你想在他们的世界里成功就必须玩他们的游戏。40年前从台湾移民美国的Kenneth C. Pao对我说,把表面的冰捅破后,底下的人心都是一样的,与同事、上司有来往才会有感情。这话说得很有道理。Mitbbs.com

中国人发现和美国同事难沟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酒吧、餐馆,美国人最热衷的话题好象永远是棒球、橄榄球。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这些运动,也不感兴趣,很难插得上话。Mitbbs.com

即便不聊体育,中国人也常抱怨美国人是说废话的专家,他们之间的闲聊毫无实质内容。在波士顿做建筑设计师的闾丘杰发现美国同事即便在好象无所不聊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很客套,很少谈自己的事情。在金融机构做事的张立军说,他感觉在国内和人喝过酒后关系就近了一层,但在美国喝了就喝了,关系上没什么变化。一位刚到纽约做事的中国人在和一帮同事在酒吧里泡了一个晚上后跟我感慨道:“他们怎么能津津有味地说一晚上废话呢!”Mitbbs.com

为什么貌似奔放的美国人对谈论私事如此谨慎?为什么矜持的中国人同事之间会如此透明?Mitbbs.com

我认为美国人不愿谈太多私事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那是自己的事情,和他人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个原因是很多话题在这里都很难敞开来谈。公司内部不谈宗教是不成文的规矩,在谈到政治、种族、民族、性别、阶级等敏感问题时也要异常小心。他们很讲所谓的“politically correct”,也就是“政治正确性。”Mitbbs.com

老实说,我对“政治正确性”的态度很矛盾。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认为“政治正确性”很无聊也很虚伪,但时间长了我不得不承认它是复杂、多元的美国社会能够正常运作的一个原因。我依然认为过多的“政治正确性”把美国社会变得平淡无味,但我也想不出没有这种约束,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Mitbbs.com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构成比较单一,大多数人的政治、宗教和民族背景相似,不太可能在这些事情上发生争执。这几年,随着中国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我发现至少在公开场合说话时有人开始注意不拿社会弱势群体(比如民工)和地方方言(比如河南话)开玩笑。这其实是社会敏感性提高的表现。Mitbbs.com

美国人在一起其实也不是只谈体育。和中国人一样,他们最喜欢谈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的乐趣普天之下都是一样的。他们也喜欢议论电视节目,哪个演员长得好,哪个明星又出了丑闻,哪个节目多么傻等等。Mitbbs.com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不喜欢谈自己,但对谈论别人有无比大的热情。英文中饮水机(water cooler)这个词是和办公室传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司里有了大的决定或变故,同事们就会不约而同聚到饮水机旁交换意见和背景信息。信息时代的饮水机传言自然多是以电邮、即时讯息(IM)的形式出现的。Mitbbs.com

下班后几位同事一起去喝几杯后,更是闲话连篇。谁要升职,谁要走人,为什么,以至各路大小人物和部门之间的渊源都会被翻出来说一遍。传言不能全信,但它绝对是了解公司内部运作、摸清人脉的良好途径。当然没有人会傻到和你不熟时就跟你说这说那。一位在美国公司工作了近四年的中国人告诉我:美国人不爱说闲话。我诧异。他需要多光顾办公室里的饮水机或者多和同事去几次酒吧。

Track: MITBBS,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BusinessNews/31163411.html

Mar 15, 2008

Tips: 10个最好用搜索网站 Google落榜

10个最好用搜索网站 Google落榜

知识类

世界知识

网站地址:http://tinyurl.com/2b2kg9

这个网站由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信息和庞大的统计数据,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报,包括国旗,地图,历史等等。

问题问答

网站地址:www.answers.com

在这个网站你可以问任何问题,网站不仅会搜索出问题的答案,甚至还会列出相关的问题以供参考。其中你可以点击“超链接”来查看答案的原始来源。

图书索引

网站地址:www.lii.org

有时候网上搜索到的消息并不能让你相信,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打消这个顾虑。这个由美国的图书管理员运营的网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连“维基百科”也要参考其答案。它对于健康,生命或者客观物质等等知识的搜索有着更好的结果。

音乐类

音频资料

网站地址:www.skreemr.com

想要在网上找到歌曲的片断,或者一次著名演讲的音频资料吗?skreemr网站能够做到这一切,它的搜索范围包括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所有音乐文件的索引。此外,它还可以告诉你在那里可以买到合法的音乐制品。

歌词总汇

网站地址:www.lyricsfreak.com

和音乐产业中的规范化相比,这个网站给了众多的不入流艺术家更大的舞台。这个网站的歌词数据库,包含了几千支乐队以及独立艺术家创作的歌词。

服务类

软件下载

网站地址:www.download.com

如果想要在网上下载软件,这个网站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几千个软件,其中大部分是免费的,还有一些只是象征性的收费。虽然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这里却保留着许多软件的老版本。

搜索一把抓

网站地址:www.turboscout.com

网上的搜索引擎服务不少,却不知道哪一个最好用。turboscout网站集成了70多个搜索引擎的搜索服务,无论是网页,图片,还是博客,音频/视频都可以一网打尽!

休闲类

旅游顾问

网站地址:www.tripadvisor.com

毫无疑问,tripadvisor网站是旅游方面信息做得最好的网站。甚至有人说,在你来过网站之前千万不要提前预定房间。来访者在这里留下最真诚,客观的评价,给你外出旅游提供最好的忠告。

杂志浏览

网站地址:www.fabsearch.com

没有时间去翻阅众多的杂志?也许这个网站可以帮到你,它把《Elle》,《闲谈者》,《名利场》,《vogue》等杂志上最好的话题都拿到了网上,并且按照城市来区分相关问题方便人们的浏览。

经典怀旧

网站地址:www.summize.com

这个网站也许是怀旧人士的最爱,它并不提供最新的信息,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年代久远的游戏,电影,书籍甚至还有电视节目。

到美利坚合众国的19个注意事项

到美利坚合众国的19个注意事项

到美国出差的“一般性文化注意事项”有6点:

(1)Be sensitive to where you can and cannot smoke. Many businesses, restaurants, and public areas are becoming smoke free(留心在哪里可以吸烟哪里不可以吸烟。许多商店、餐馆和公共场所禁烟).

(2)A short, informal thank you note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to show your gratitude for an invitation to someone's home. A gift of flowers or a bottle of wine when visiting will be appreciated, but not expected(收到到主人家做客的邀请,最好写一个简短和非正式的便条表示感谢。做客时可以带上类似鲜花、葡萄酒的礼物,主人会很高兴,但礼物不是必不可少的).

(3)Americans will often open gifts immediately upon receipt(美国人收到礼物后一般会立刻打开).

(4)You are not obliged to accept food or drinks offered at social gatherings - the host will not usually urge you to eat. You are expected to help yourself to however much you would like(在社交场合吃东西、喝饮料可以随意,主人一般不会主动建议,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取适量食物、饮料).

(5)People often exchange compliments, and often use this as a way to start conversations(人们在交往中往往以互相恭维作为谈话的开始).

(6)Americans often give and receive items using only one hand(美国人递东西、接受东西习惯用一只手).

(7)Two gestures are commonly used to show approval. The "O.K." sign is a circle made with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with the other 3 fingers facing upwards. The "thumbs up" sign is a fist with the thumb pointing  upward(美国人习惯用两种手势表示赞同:一是用拇指和食指做圆圈示意OK;握拳向前伸出大拇指表示thumb up).

(8)People form lines pay for items in stores, buy theatre tickets, enter clubs and board public transportation. Even if the line is informal, or if no line is made, people rely on a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mindset. Do not jump or push ahead in line(在商店买东西、剧场买票、进入会所、乘坐公共交通都需要排队。即使队伍是非正式的,或者根本没有排队,人们依然遵循先来后到的次序。不要加赛或者拥挤).

“商务文化注意事项”有11点:

(1)Americans shake hands during business introductions(商务交往初次见面美国人一般用握手致意).

(2)Business cards are not always exchanged immediately upon meeting. They are usually exchanged if future contact is indicated(不一定在会面开始交换名片,一般在确认需要继续联系的情况下才交换名片).

(3)Punctuality is important(守时很重要).

(4)Expect traffic delays in large cities and surrounding suburbs, especially in the 'rush hours' between 0700 and 0900 and 1600 to 1900. As these hours may vary by city, feel free to ask your American business partners about the typical commuter traffic(在大城市及其郊区交通拥堵,尤其是早7时到9时、下午4时到7时的“尖峰时刻”。各个城市的具体尖峰时刻有所不同,请注意向当地美国人征询).

(5)Business meetings over lunch are commonplace(借午餐进行商业会议很常见).

(6)Breakfast meetings can start as early as 7 AM(早餐会议7点就可能开始).

(7)When meeting for the first time, address the person by relevant title (i.e. Mr., Ms., Mrs. or Dr.) followed by their surname. Many Americans will invite you to call them by their first names after your initial introduction(与美国人第一次见面,以先生、小姐、女士或者博士称呼对方的姓氏。许多美国人在第一次见面后就会建议你直呼其名).

(8)Business gifts are discouraged by the law. Small gifts for business associates are acceptable around the holiday season (November through January)(按美国的规矩不兴赠送商务礼品。在11月至1月份的假日期间送小礼品可以接受).

(9)Negotiations and business in general is done rather quickly as compared to the pace in other countries(与其他国家相比,谈判和生意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10)Small talk may occur prior to business discussions, but is often limited(在正式谈判前,双方往往进行说small talks进行寒暄,但话题有限).

(11)Sitting with legs crossed, knee over knee, is not considered rude. It is common and professionally acceptable(谈话间双腿交叉、翘腿很常见,可以接受,不属于失礼行为).

Mar 4, 2008

新知:在美国生活都讲究些什么?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交礼节,外出旅行一样要注意这些礼仪。如果不小心触碰了人家的忌讳,也是有失面子的哦。

社交礼仪

介绍:介绍人时,一般原则为将卑方介绍给尊方,具体就是先将男介绍给女,幼介绍给长。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不过对方倘若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

约会:男女交往在美国是比较开放的,约会看电影吃饭也是非常普遍的,和异性热情地交往并不算失礼。

    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通常男性较主动,可以各自拆账或一方请客。美国朋友倘若说: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时,可别误会他要请客,这种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费的。如果应邀地点在餐厅,餐后可提议付小费,倘主人坚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强。

    约会有时并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性的伴侣。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个电影或一起吃个饭,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共度一段愉悦的时光,尽可主动大方地去邀约。如果你不想赴对方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地说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每个人的权利。

时间观念:约会应准时,如赴宴则最好迟到几分钟;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礼。若有紧急状况无法准时赴约,必须电话通知和解释,绝不可无疾而终,随意放人空等。

赴宴:美国人虽然会常说“随时来找我”,即使有些邀约是相当诚恳的,但拜访前仍应事先电话联系,确定时间,以免自己的随时而造成别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约,请柬上倘印有R.S.V.P.,去与不去必须电话通知。大型活动请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时只有不参加时才须通知。若没有赴约把握不要轻意应允;若临时不能赴约,务请电话通知。有任何饮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风俗和饮食禁忌可得谅解和尊重。如果应邀参加家庭聚会,可问主人需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届时仍可带瓶酒或一束鲜花,或酌带一些具有中国风味的小礼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参加为宜,如果聚会性质为野餐烤肉,则大都可全家参加。宴后三四天内别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通常将感谢卡寄给女主人。

餐桌礼节:

★注意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匙性质。

    ★刀叉斜放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

★盐、胡椒瓶倘离座远,不可伸手去取,而须请隔座代劳递送。

★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可开始致词,宾客亦可利用此时答谢。

    穿衣:参加重要宴会,应注意请柬上有关服装规定。如果不确定服装的要求,可以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请柬上有些字如casual,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牛仔裤,semi-formal也并不表示你可以不打领带,最好问清楚。

★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装背心最下一个纽扣通常不扣。

★深色西装应着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

★正式场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着领带及深色西服。

    行路乘车:行路一般以右为尊,女士同行,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开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其他则以后座右侧为尊。自己开车时须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

一般礼仪

    一般而言,美国人日常生活起居是大而化之,不讲俗套;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以下是一些一般礼仪,以供参考:

    ★保持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朋友时,主动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时,也要回问候对方,表示关心。

★说话时语气诚恳、态度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

★多赞美对方。眼睛要亮一点,当对方改变发型时、看人家的相片时,有好的地方要尽量赞美;不好的,可用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如说cute(可爱的)。

★到别人家做客时,有机会就要赞不绝口地表示对主人招待的赞美和感谢。

★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整洁:千万不要形象太邋遢,身体或口腔的异味、头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别忘了说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这几个词在和美国人交流时用的概率很大,可能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Mar 1, 2008

明州随笔

原以为明州会很冷,其实在很多方面比上海的冬天温暖的多,基本上只穿着一件毛衣和不太厚的羽绒服就过来了,毕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难得在外面长时间呆着,据称有人只穿一条牛仔裤过冬,看看一些年轻老外们的装备,确实不假。要说冷,确实有那么两个星期,不过毕竟时间不长。

早晨带着一个刚到明大的朋友步行到学校认认路,然后就到Wilson Library。Wilson是我最喜欢的library,在我去过的所有图书馆中,他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轻松找到靠窗位置的图书馆,我可以听凭我的眼睛放松,虽然放眼过去,被Social Science的Belgen Hall挡住不少。Walter Library我也很喜欢,古色古香,浓重大气,想想小时候看的一些书里面总有一句“某某进入某某领域的科学殿堂”,Walter Library大致就是那种科学殿堂的感觉

天是如此的明媚,真不能辜负了好时光。虽然昨天夜里我一点多才睡,虽然我的室友还在床上,我还是决定今天早起。中午从Wilson出来,惬意的走过密西西比河上的廊桥,去Huffman吃午饭。老外真是懒惰,一到周末就少有人迹,不过Huffman下面的皮萨店还是开张的,大概作皮萨比较方便吧。不过,凭心而论,Huffman的皮萨还是挺好吃的

虽然今天的午饭仅有一块皮萨和一瓶牛奶,并不能打消我今天的快乐心情,天好,人也跟着好。在huffman的后门,找了一个沙发,懒懒的一坐,品尝我心爱的皮萨,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毫不吝啬的施舍进来,而门外,穿过那仍然白雪皑皑的小广场,下面就是密西西比河。这样的生活,真实让我这种富有进取心的好青年也顿感希望堕落下去,日日能够如此啊

阳光正好,实在不忍辜负了今日的好天气,遂踏上一条与平日不同的路,出Huffman后门,穿小广场,白雪亮的刺眼,一派圣洁之像,来到密西西比河的旁边。虽然冬日依然萧瑟,明州的纬度也不算低,但今年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结冻。蓝天,阳光,波光粼粼的密西西比河,偶有几个看似明大的学生从河边跑过,人都不知知觉变得慵懒了起来。

Google